白酒行业周期性调整下,贵州茅台作为行业“定海神针”虽实现了业绩增长,却将今年的增速目标下调至9%,这是自2017年以来公司首次将增速目标设定为个位数。
4月2日晚间,贵州茅台披露2024年财报,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708.99亿元,同比增长15.71%,完成了此前定下的业绩目标;归母净利润862.28亿元,同比增长15.38%。由此计算,贵州茅台平均每天净赚2.36亿元,是消费行业乃至整个A股市场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。
为回报投资者,贵州茅台宣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6.24元(含税),总计派发346.71亿元;叠加去年中期已经分红约300亿元,2024年全年公司累计分红金额超646亿元。
赚钱能力强且愿意大手笔分红的茅台,为何选择主动放慢脚步?
成品酒库存增长27%
高端白酒的品牌溢价能力是贵州茅台的盈利基石,结合业务来看,公司有茅台酒和系列酒两个板块。
其中,以“飞天茅台”为核心的茅台酒板块是公司业绩支柱,去年营收1459.28亿元,同比增长15.28%,毛利率约94%;被视为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系列酒板块(包括茅台王子酒、赖茅、茅台1935等产品)去年营收246.84亿元,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。

亮眼业绩背后并非毫无隐忧。
从去年开始,飞天茅台的价格波动以及社会库存高企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一般而言,产品出厂后未售卖、经销商囤货未卖出、消费者购买后未使用的都可以称为社会库存。在大众消费观念里,飞天茅台并非一般快消品,具有收藏和增值价值。而去年下半年瑞银发布的一篇研报认为,贵州茅台酒的社会库存偏高,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现有产品的动销,并将公司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。
财报显示,2024年贵州茅台的存货周转天数从1293天上升至1316天,对高端酒企而言,这一指标的上升并非坏事。
白酒产品的库存分为半成品酒(含基酒)和成品酒两类,前者作为高端酒的储备基石,有助于抵御周期风险、提高市场竞争力;而后者是已包装好、但还没卖出去的库存酒,库存酒的持续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动销速度在放缓。
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翻阅贵州茅台财报整理发现,公司近5年成品酒(含系列酒)库存持续增长,由2020年的8314吨上升至2024年的17760吨;去年成品酒的库存量同比增长了27%,是近几年增速最高的一年。

制表:水芙蓉
这与去年白酒行业的市场表现基本吻合,价格波动和库存高企正成为整个行业的挑战,业内人士和一线销售普遍认为,尽管以飞天茅台为例的高端白酒受大环境影响较小,但竞争加剧、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,仍然压缩了产品溢价空间。去年,飞天茅台的日常批价大约在2300元—2400元区间带,而2023年大约在2700元左右。
主动降速
年报中,贵州茅台披露了新年的经营目标:2025年主要目标是实现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9%左右。
这是其近8年来首次将增速目标定为个位数,2017年以来,公司一直将营收增速定为10.5%—15%的双位数增长,也是其上市以来定下第二低的增速目标。
不止茅台在主动放缓脚步。
去年下半年开始,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西凤酒等多家酒企对部分产品采取暂停发货等方式,调整产品价格企稳。洋河股份也在经销商大会上明确将“主动降速,去库存”列入2025年工作的规划,洋河董事长张联东表示,白酒行业存在周期,高速增长不可持续,行业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,未来是寡头的竞争。企业只有保持稳定地发展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住现有市场份额不被淘汰。
连茅台也下调增速,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白酒行业黄金时期落幕、周期调整深化的缩影。
将时间拨回至10年前,当时受“三公消费”限制等影响,白酒行业的处境比现在更难,贵州茅台仅将营收增速目标定为4%,最终公司通过控量保价和系列酒扩容等举措渡过行业周期。
如今,贵州茅台的多项举措与当时如出一辙。
记者注意到,去年公司茅台酒基酒产量约为5.63万吨,同比减少约900吨,是近几年首次下降;而系列酒基酒产量有所增长,2024年约4.81万吨,增产约5200吨。
主动放慢脚步并非坏事,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,“产业没有永远的上行,主动调低预期、分化产品线,主动选择可为、可不为,方是明智之举。盈利是所有企业的追求,特殊时期,主动盈亏赢得未来更为智慧。”
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今年价格倒挂、库存挑战等一系列问题仍将是行业关键词,而高端白酒有望在年底率先迎来转机。
记者水芙蓉